品牌: |
翼博环保 |
所在地: |
河北 沧州市 |
起订: |
未填 |
供货总量: |
未填 |
有效期至: |
长期有效 |
详情介绍
由于鸡的肠子较短,食物在肠道中逗留的时间不长,吃下饲料中的养分一般只能吸收30%左右,大部分通过直肠而被排出体外。鸡粪中含有的营养物质随鸡所摄取饲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一般地说,每公斤鸡粪的干物质中有13.4~18.8千焦的总能量,其含氮量达30~70克。据北京市饲料研究所等单位分析,鸡粪的主要化学组成。
一、鸡粪的主要化学组成:
鸡粪里还含有含氮非蛋白化合物,它们以尿酸和氨化物形态存在,适用于反刍动物。鸡粪中的各种氨基酸也比较平衡,每千克干鸡粪中含有赖氨酸5.4克、胱氨酸1.8克、苏氨酸5.3克,均超过玉米、高粱、豆饼、棉籽等的含量。此外,还含有B族维生素,特别是维生素B12,以及各种微量元素,1000只鸡1年的粪便相当于25吨豌豆中粗蛋白的含量。每只鸡每年平均产鲜粪41.4千克,每万只鸡平均每年产鲜粪414吨。
二、鸡粪有机肥生物发酵的原理
鸡粪与辅料在一定的配比下,在一定程度的水分、温度和氧气条件下,通过一系列微生物反应,把有机废物转变为有机肥料。
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复杂的转化,这种转化可归纳为两个过程:一个是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,即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,最后生成二氧化碳、水和矿质养分等;另一个是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,即有机质经分解再合成,生成更复杂的特殊有机质~腐殖质。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,但方向相反,在不同条件下,各自进行的强度有明显的差别。
三、、鸡粪有机肥生物发酵方法
步骤一:拌匀发酵剂。1~1.5吨干鸡粪(鲜鸡粪约2.5~3.5吨)加鸡粪有机肥生物发酵剂(一般为乳酸菌,醋酸菌,酵母菌,芽孢杆菌,双歧杆菌,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菌体,但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粪便更改菌体类型。鸡粪蛋白含量较多可适当增加米曲霉类等菌体),每公斤的发酵剂平均加5~10公斤米糠或玉米、麸皮,搅拌均匀后撒入已准备好的鸡粪中,效果最佳。
步骤二:调剂碳氮比。发酵鸡粪的碳氮比应保持在25~30:1,酸碱度调到6~8(pH)为宜,因鸡粪的碳氮比偏高,应在发酵时加入一些秸秆、稻草、蘑菇渣等一起发酵。
步骤三:调节鸡粪水分。发酵有机肥料的过程中,水分含量是否适宜非常重要的,不能太高,也不能太低,应保持在60~65%,判断方法:手紧抓一把物料,指缝见水印但不滴水,落地能散开为宜。
步骤四:鸡粪建堆。在做鸡粪发酵堆时不能做的太小太矮,太小会影响发酵,高度一般在1.5米左右,宽度2米左右,长度在2~4米以上的堆发酵效果较好。
步骤五:拌匀通气。鸡粪有机肥生物发酵剂是耗氧性微生物,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加大供氧措施,做到拌匀、勤翻、通气为宜,否则会因为厌氧发酵影响物料发酵效果。
步骤六:发酵完成。一般在鸡粪堆积48小时后,温度会升至50~60℃,第三天可达65℃以上,在此高温下翻倒一次,一般情况下,在发酵过程中会出现2~3次65℃以上的高温,翻倒2~3次即可完成发酵,正常一周左右可发酵完成,使物料彻底脱臭、发酵腐熟,灭菌杀虫。
用鸡粪发酵剂发酵鸡粪,操作简单方便,生态环保,并且鸡粪发酵后不仅可做为有机肥,还可当成低等动物的饲料,应用范围非常广,不仅推动了粮食单产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增收,也推动了动物的快速健康成长和养殖成本的节省,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。
四、发酵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
1、翻堆
翻堆供氧是好氧发酵化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。翻堆的主要作用在于:①提供氧气,加速微生物的发酵过程;②调节堆温;③干燥堆料。
翻堆次数少,通风量不足以提供给微生物充足的氧气,影响发酵温度的升高;翻堆次数多则有可能使肥堆的热量散失,影响发酵无害化程度。通常根据情况在发酵期间翻堆2~3次。
2、有机质的含量
有机质含量高低影响堆料温度和通风供氧。有机质含量过低,分解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促进和维持发酵中嗜热性细菌的增殖,肥堆难于达到高温阶段,影响发酵的卫生无害化效果。而且,由于有机质含量低,将影响发酵产品的肥效和使用价值。
有机质含量过高,则需要大量供氧,这会给翻堆供氧造成实际困难,有可能因供氧不足,造成部分厌气条件。适宜的有机物含量为20~80%
3、C/N比最适25:1
在发酵化中,有机C主要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,大部分有机C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氧化分解变成CO2而挥发,部分C则构成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。氮主要消耗在原生质合成之中,就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而言,最合适的C/N比在4~30。当有机物C/N比在10左右时,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速度最大。
随着C/N比增加,发酵时间相对延长。当原料的C/N比为20,30~50,78时,其对应所需的发酵化时间约分别为9~12天,10~19天,及21天,但当C/N比大于80:1时,发酵就难于进行。
各发酵原料的C/N比通常为:锯末屑300~1000,秸秆70~100,原料50~80,人粪6~10,牛粪8~26,猪粪7~15,鸡粪5~10,下水污泥8~15。
堆腐后C/N比将比堆腐前明显下降,通常在10~20:1,这种C/N比的腐熟发酵,农业利用肥效较好。
4、水分
水分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发酵发酵速度和腐熟程度。对污泥发酵而言,堆料合适的水分含量为55~65%。在实际操作中,简便的测定方法为:以手紧握物料能成团,有水迹出现,但水不滴出为宜。原料发酵最合适的水分为55%。
5、颗粒度
发酵化所需要的氧气是通过发酵原料颗粒孔隙供给的。孔隙率及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及结构强度,像纸张、动植物、纤维织物等,遇水受压时密度会提高,颗粒间孔隙大大缩小,不利于通风供氧。颗粒适宜大小一般为12~60mm.
6、pH
微生物可在较大的pH范围内繁殖,合适的pH为6~8.5。发酵时通常不需要调整pH值。
五、判定指标
1、腐熟度:发酵的腐熟程度
1)外观变化:直观定性判断标准是发酵不再进行激烈的分解,成品温度较低;外观呈茶褐色或黑色;结构疏松;没有恶臭。
2)温度变化:通常肥堆经过了高温阶段后,温度将逐渐下降。当发酵达到腐熟时,堆温将低于40℃。
2、化学指标
1)有机质和挥发性固体含量的变化:随着发酵的进行,发酵有机质和挥发性固体含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,最后达到基本稳定。达到腐熟时,可下降15~30%。然而这种变化趋势受原料来源的影响很大。仅用其来衡量发酵是否腐熟,还不充分。
2)氮、C/N比及无机氮形态的变化:在发酵过程中部分有机碳将被氧化成CO2挥发损失,肥堆质量减少。由于氮的损失(主要是在有机氮的氨化阶段,少量的氨氮会挥发损失)远低于有机碳的损失,因此,发酵腐熟后,发酵中全氮含量有上升的趋势,而C/N比持续下降,直至稳定。一些研究指出,当堆料的C/N比从25~35:1下降至20:1以下时,肥堆将达到稳定。
3)水溶性有机碳(C)及水溶性有机碳与有机氮之比: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有机氮的比值是发酵腐熟的良好化学指标,该值约为5~6时表明发酵已经腐熟,而且该值与发酵原料无关。